天下第一健身运动踢毽之说

踢毽活动在我国不但流传久远,且已演化成为一种传统的民俗运动。再加上具有不受场地、人数、性别、年龄、季节等限制之特性,踢毽者可依个人的体能与技术程度,自由增减运动强度,以达到眼到、手到、心到、脚到之最佳境界,具有很高的体育价值。由于踢毽子运动量大,容易流汗,故在秋天或冬天,气候凉爽时较为流行,是长久以来热门的室内游戏之一!如果风的因素阻碍不大,在户外踢毽更可使肺活量增大,脑筋更清晰,所以这种不分男女老少的踢毽子一旦玩起来,全身汗流浃背,倍感舒畅,对于生长发育中的青少年学生,其视力保健,身体的敏捷能力、身心健康、体力体能的增强及疾病的抵抗力有莫大帮助。踢毽子是我国历史悠久并且流传很广的民俗体育活动。如果经常进行这项活动,不但可以活动筋骨,还能促进健康。在北京,踢毽子还有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翔翔。毽子是一种带有游戏性质的运动。相传是由我们的老祖先——黄帝,为了锻炼军中士兵体力及舒解压力,而发明的军中体育游戏所演变而来。轩辕皇帝传里就有一段记载皇帝。黄帝发明以锻炼士兵体魄,一方面使士兵解除烦闷获得乐趣,另一方面融合健康教育与军事体育于嬉戏之中,这是中华民族最早的体能康乐活动。

吃果子拜树头,饮水需思源。到底踢毽子起源于什么时候?又是何人首创?这是一个令人非常感兴趣的问题。有一种说法认为:毽“创自轩辕黄帝”。当时叫“踘”,不叫毽,是练习武士的一种器具。“踘”在中华大字典中解释为“皮毛丸”与毽应是两种不同的东西。又一说法认为:“创自岳武穆,用箭之翎,配以金石之质,抛足而戏,以释军闷。”但此种传说并没有可靠的左证,而且“箭”与“毽”又不相同,故也难以采信。就有相传于战图时代的说法,但历时久远而难以查考。踢毽子,又叫“打鸡”。根据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证明,踢毽子起源于汉代,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体育活动。根据文史学家用的考证、汉代画像砖上已有记载踢毽者的图像,且盛行于南北朝和隋唐,至今已有千多年的历史,是湘、鄂、渝、黔四省边境地区民间传统体育娱乐活动之一,该地区青少年儿童非常喜爱,尤其深受少年女子青睐。最早记载踢毽子活动的书是唐人释道宣所著的《高僧传》二集卷十九《佛陀禅师传》,其中记载:有一名中跋陀的人到洛阳去,在路上遇到了十二岁的惠光,在天街井栏上反踢毽子,并且连续踢了五百次,围观观众惊叹不已。这位跋陀是何许人也呢?原来他是南北朝北魏时(公元~年)河南嵩山上少林寺的祖师。他非常喜欢惠光,就将他收为徒弟,因此惠光就成了少林寺的小和尚而驰名中外,源远流长的少林寺武术也就开始采用踢毽子作为锻炼辅助工具之一。明清时开始有正式的踢毽比赛,不少民间画家就爱画少儿踢毽子的生动场面,也因此,今日我们得以从清代民间艺人绘制的《踢毽图》上,看出当时踢毽的动作、姿态和现代踢毽子有多相似。踢毽演变成为一种游戏大概是在明朝时期,而且被人着墨记载的也多了起来,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散文学家刘侗、于奕正同撰《帝京景物略》一书记载着:[杨柳儿活,抽陀螺;杨柳儿青,放空钟;杨柳儿死,踢毽子。]由此可见踢毽子已成为民谚的内容,而且发展到数人同踢的技巧运动,这也正说明了在天寒地冻的冬天,踢毽子正好可以暖身活血,抵御严寒的气候。踢毽实为当时我国北方冬季一种家喻户晓,老少咸宜的最佳室内活动。

清代有诗云:[清泉万迭雉朝飞,闲蹴鸾靴趁短衣;忘却玉弓相笑倦,攒花日夕未曾归。]藉由诗人的眼,诗人的手,把当时孩童沉醉此道,玩得入迷的盛况,活灵活现的描摹出来。在清代时,踢毽子已被纳入杂技团的表演中,而且是最精彩的节目(见清人阮葵生所著茶余客话卷十八)。

清代程灏先生在通俗篇中亦有记载北京市民对于踢毽子游戏的种种花样:[今京市民为此游戏最工、项、额、口、鼻、腹、肩、膺(胸)……等皆可代之以足,一人能廉鹰数敌自弄,则终日绕身不坠。]可见当时踢毽运动之盛况空前,非但不仅技术高超,且变化多端,加之体力充沛。以至竞赛水平激烈,由此可见踢毽子游戏在当时已经相当的普遍,因为平民化,才能转为精致化。

清人踢毽的技艺已相当高,也为妇女所喜爱。清初著名词人陈维松曾赞美女子踢毽,说女子踢毽比踢足球还巧妙,比下棋还有趣味。到了清末,踢毽子已达到鼎盛时期,不仅参加的人越来越多,而且被用来锻炼身体,作为养生的方法。到这时,踢毽已不只是单纯的游戏或运动,文人雅士把踢毽子和书画、下棋、放风筝、养花鸟、唱二簧等相提并论,一些人也会以踢毽子为荣。特别是青少年参加者更为普遍,当时就有这样的童遥:“一个毽儿,踢两半儿,打花鼓,绕花线儿,里踢外拐,八仙过海,九十九,一百。”这说明踢毽子已经到了相当普及的程度。所谓精益求精,民间踢毽爱好者,就是以口传身授的方法用功苦练。以北京为例,每逢城乡庙会,各路好手,步行相聚,为的是观摩、比赛、培养新手,甚是热闹。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上说,每年正月十五日,广州有踢毽子大会,男女老少会云集在五仙观进行比赛。清末,北京的民间踢毽子艺人发展为四个流派,他们各有绝活,风格不一且广收门徒,时常摆下擂台较劲。年,在地安门外举行了一次轰动全城的毽技大表演,会后还成立了毽技组织。到了清代末年,踢毽子的技巧已经相当高明,踢法有里外帘、拖枪、耸膝、佛顶珠等技法。参加人数之多,街头巷尾到处可见,它不仅用来强身健体,还因可作为养生之道而被人重视,实已达到踢毽之鼎盛时期。

到20世纪初,虽然欧美近代体育传入我国,但踢毽子仍被我国青少年喜爱。一般女性踢毽子讲求的是姿态优美而非技巧高超,女性踢毽通常着重文静端庄的仪态,踢时头不动,肩不晃,背不弓,双臂伸屈自然,要达到这种境界,已不是十分容易。但是真正讲究的踢毽高手则必同时注意到花式与仪态。踢毽子高手必有三个基本条件:[步法要敏捷,身体重心要稳定,姿态要优美],有了这三种条件以后,才能谈到花招动作。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涌现了一批全国闻名的踢毽子能手。如北京的谭俊川、金幼申、溥子衡、林少庵,上海的周柱国、陈鸿泰,的杨介人,浙江的谢叔安,河南的路锦城等等,如雨后春笋,不断崛起。踢毽技术在普及平稳的基础上升华提高,各种踢法丰富且多彩多姿,难度高。翻新有创意的动作层出不穷,使观赏者惊叹不已。至此我国传统的踢毽运动已趋完善。年12月,在上海市举办“中华国货展览会”时,举行了我国第一次踢毽子公开比赛,更加速推动了这项民族体育的发展。年3月26日,在南京市又举行了第一次全国性的踢毽比赛,据当时的报纸报导:“报名参加者颇为踊跃,其中有有溥子衡、金幼申、(编著者注:溥子衡、金幼申系北京人),杨介人三人,对于踢毽子极有经验,能踢之花式均有百余种之多,观者无不赞美。”。同年10月举行的全国体育运动会上,踢毽子也与拳术、摔跤、弹弓、剑术等运动一起,又进行了比赛。年,在第六届全国运动会上,大会曾把踢毽子列为国术比赛项目。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踢毽运动在中国大陆又复苏了。年,北京市吸收踢毽子糊口的街头艺人,并于杂技团中专设了踢毽子节目,在出国进行表演时,受到了国外观众的热烈欢迎。年6月,中央新闻电影制版厂担摄了“飞毽”的电影,影片内容介绍踢毽运动的历史和踢法,对踢毽运动的发展更有了推波助澜的效果。

(点击这里转到“飞毽”电影)

年,踢毽子、跳绳等,被国家直接编订为提倡开展的体育活动,踢毽子运动还被编为小学体育课程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正式踢毽比赛,是广州市体委于年所举办的,大会中并制定了简单的规则。年春,《毽球竞赛规则》正式诞生。这项规则根据踢毽子的特点,吸收了几路球类比赛的形式综合而成。除了保有花毽的趣味性、观赏性、健身性、并且增强了对抗性,同时又集羽毛球的场地、排球的规则,足球的技术为一体,是一种隔网相争的体育项目,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由以上的资料得知,中国大陆致力于民俗体育运动亦不遗余力,并把踢毽运动列入体育课程内容,使学童从小认识与学习民俗技艺,往下扎根,才能使踢毽更加成长拙壮,深入民心。踢毽子对身心健康极为有益。踢毽子,主要是用下肢做接、落、绕、踢等动作来完成的,使下肢关节、肌肉、韧带都得到很大的锻炼,同时也使腰部得到锻炼。而踢跳时,则不但要跳,腰部动作也很重要,上肢随同摆动,有时颈部也要运动。连续跳踢数十次,心跳每分钟增加到一百五、六时次。由此可见,踢毽子是一项全身运动,有时还很激烈。经常参加这项运动,不仅可使下肢肌肉、韧带富有弹性,关节灵活,而且可使心、肺系统得到全面锻炼,起到增进身体健康的良好作用。一个小小的、上下飞舞不定的毽子,踢毽者要在最有利的一刹那间来控制它,在空中完成各种接、落、跳、绕、踢的动作,过早过晚都要失败,这就需要做到反应快、时间准、动作灵敏、协调。因此,踢毽子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反应、灵敏和动作协调的能力。毽子的整齐式多少合踢,可以培养组织纪律性和互相合作的精神,而运动式多人合踢,又能培养克服困难,争取主动,掌握有利时机的本领。踢毽子对男女老少都相宜,点滴时间也可以处用。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可以通过不十分激烈的动作进行练习,坚持下去大有好处。老年人腰腿不便是常见的慢性病,踢毽子基本在于腰腿,如经常适度踢毽,对舒筋活血、益寿保健,有一定的效益。《体育报》曾多次报道过,由于坚持踢毽子,恢复了健康和延缓衰老的实例。踢毽子——既能达到锻炼目的,又有观赏性和艺术性的运动。据医学家考证,参加体力劳动的人多长寿。许多百岁以上的老人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热爱劳动,两腿勤快”。那么,为什么腿勤的人寿命就长呢?我国民间有句俗语“人老先老腿”。的确,四肢的肌肉特别是腿部的肌肉是否结实,是衡量老年人是否健康、长寿的首要标志。一般说,人一旦过了五十岁大关,全身的肌肉就开始变得松弛,腿部的肌肉同样在走“下坡路”。如肌肉纤维数量减少,质量变得疏松,水份相对不足,外形显得干瘪,缺乏原有弹性及韧性。腿部肌肉的日渐退化,是生命进程中的自然规律,不可抗拒,不过只要加强腿部的运动和锻炼,便可以延缓衰老的进程,延长自己的寿命。多让腿部肌肉得到锻炼,不仅可以防止腿部肌肉过早衰老,而且对整个人体都有好处。延缓腿部肌肉衰老的方法很多,如慢跑、散步、骑车等等,都可以达到锻炼目的。但要想既达到锻炼目的,又有一定的观赏性和艺术性,那首屈一指的就是“踢毽子”了。踢毽子具有较强的健身功能和很大的娱乐性,通过抬腿、跳跃、屈体、转身等运动,使脚、腿、眼、身、手、身体的各部分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有效地提高关节的柔韧性和身体灵活性。踢毽子时由于肌肉不停地收缩运动,促使心跳加快、呼吸加深,扩大肺活量,增强其相对较弱的心肌力量,使心脏跳动有力,增强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提高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对保护心肺功能大有好处。并使胃肠蠕动加快,胃口好饭量大。能有效地训练机体的协调性、柔韧性和灵活性。可以延缓大脑的衰老、使人耳聪目明;再者,能使腿部肌肉结实有力,走起路来虎虎有生气,步态稳健,因而成为人们娱乐休闲健身的理想选择。踢毽子运动量可以随意控制,可视自己的体能来确定运动量,不必与人争抢冲撞。不受场地限制、占地小、器具简单、投资少、男女老少都可以参加。其踢法多种多样,有单人踢、双人踢、多人踢;有正踢、反踢、交叉踢等二、三百种花样。踢毽子寓游戏于运动之中,只要玩得开心,合理掌握运动量,不但能够达到强身之目的,还能享受到其中的乐趣。

  1、踢毽子消耗体力不大,很快可以恢复。   2、毽子可以随身携带,哪里都可以玩。   3、这是最经济实用的减肥运动。、   4、踢毽子也有很正规的比赛,踢好了一样为国争光。

其锻炼效果堪与慢跑、游泳、骑车、划船、爬坡、越野、和徒手体操相媲美。在教育娱乐这方面:踢毽子除具有健身功能外,尚有很大的娱乐性。因为所需场地小,不必与人争抢,且踢毽无需竞争激烈而横冲直撞;运动量大小,因人而异,可由个体随意控制,故男女老少都可参加。各阶层单位还可以组队进行竞技。由以上观之:它的优越性是其它体育活动无法比拟的,也因而踢毽能成为人们休闲健身的理想选择。

本文转自中华毽绳网

更多毽球资讯请登陆毽球在线







































北京的权威白癜风专家
北京看白癜风去哪个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whsftdz.com/tcjj/tcjj/1563.html


当前时间: